▲左:山西临汾市襄汾陶寺遗迹出土的彩绘陶壶
右:山西运城市绛县周家庄遗迹出土的陶器
晋南地处广义华夏地区,为“夏墟”之地方。1926年,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开展汾水流域考古访问,并遴荐夏县西阴遗迹开展发掘职责,开启国东说念主独处主抓考古职责之先声。尔后,不少历史、考古职责者络续在晋南留住学术印迹。
尤其是1949年以来,数代学者通过渊博考古职责和接头,构建起了晋南地区较为完备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并对族属与齐邑、聚落与社会等问题进行了真切接头,其中不少与传闻期间的尧舜密切讨论,为进一步探索与之讨论的中中文雅发源与发展等要紧学术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今已在晋南发现500余处龙山聚落,评释在龙山期间,这一区域的东说念主口十分繁密。这些聚落按面积不错分为3-4个层级,包括数百万时常米的超大型中心聚落,百万时常米以上的大型中心聚落,数十万时常米的区域中心聚落,以及面积更小的袖珍聚落等。面积大的聚落数目少,反之也是。超大型中心聚落领有更多的东说念主口界限,更高的社会复杂化进度,统领着一定区域内的大、中、袖珍聚落。当今所知,这么的超等聚落有两处,一处是著名的襄汾陶寺遗迹,另一处是频年发现的绛县周家庄遗迹。
张开剩余88%▲2011年春季绛县周家庄遗迹考古发掘现场
陶寺遗迹已为学界熟知。其在陶寺文化中期急剧扩大至近五百万时常米,况兼出现了城壕,壕内面积接近三百万时常米,并有大型开发、贵族墓葬漫步其中。遗迹当中还出土了高品级遗物,如铜器、玉器等,自满出极高的发展水平,成为了晋南地区的一处超等聚落。有学者通过分析陶寺遗迹的内涵,取悦区域聚落形态,指出陶寺遗迹在这一本事照旧插足了早期国度社会。及至陶寺文化晚期,陶寺遗迹遭遇重创,大型开发被毁弃,大墓遭到盗扰,已是一派败落的怡悦。
恰在这一本事,位于陶寺东南直线距离约40千米的周家庄遗迹欢叫起来。
周家庄遗迹位于绛县横水镇周家庄与崔村之间,地处运城盆地东北部、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塬上,北靠紫金山,南临涑水河,河对岸又有中条山为其自然樊篱;向东扼守轵关陉之咽喉,向北经紫金山东侧可达临汾盆地,向西沿涑水河可抵河东盐池,地舆位置十分伏击。遗迹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本事遗存,地表遗存漫步面积极度500万时常米。其中以龙山期遗存最为丰富,地表遗存漫步面积达450余万时常米。
21世纪初,中国国度博物馆、山西省考古接头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接头地方开展运城盆地区域系统访问时发现该遗迹,并进行了试掘。2007年至2017年,在前期访问和试掘的基础上,三家单元纠合组队,在周家庄遗迹开展了一语气多年的考古职责,照旧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效果。
周家庄遗迹龙山期遗存的文化样子与陶寺文化接近,不错分为早、晚二期,分裂与陶寺文化中、晚期大体至极,修正了陶寺文化只局限于临汾盆地,而运城盆地属于三里桥文化的漫步范围的意志。取悦以往访问材料,不错确知运城盆地(至少北部)仍应属陶寺文化漫步之范围。
发现并阐述了龙山本事环绕遗迹的大型环壕。当今所见的环壕包括东、北、西三个部分,东环壕略呈东南-西北走向,起于遗迹东南部,向北延长约2200米,在遗迹东北部相连北环壕。其南部仅见内侧的大沟,从中部开动,出现了外侧的小沟。大沟一般宽10米把握,深约7米;小沟一般宽约4米,深2-3米。北环壕略呈东北-西南走向,起于遗迹东北部,向西延长1300米后,与今天看到的大型当然冲沟相连。北部环壕包含内、外两重。内侧的大沟宽12、深约6米,外侧的小沟与东部环壕所见者形制相若。东、北部环壕的内、外两沟的走向基本一致,近乎平行,间距30-40米,显是东说念主工计算、挖掘所致。西环壕与东环壕近乎平行,起于遗迹西北部的当然冲沟,之后向南延长,当今已见长度约500米,形制与东部环壕的内侧大沟基本一致。
▲东环壕剖解发掘现场
东说念主工环壕与当然冲沟环绕于周家庄遗迹龙山期聚落周围,酿成了一个较为顽固的环境(暂缺南部壕沟),环壕内面积极度300万时常米。参考其中的堆积情况及出土物,可笃定大型环壕酿成于陶寺文化晚期,是该聚削发削发展到欢叫本事的产品,兼具抵拒外敌与防护大水的功能。
▲周家庄遗迹范围及环壕位置图
通过勘察与发掘职责,咱们对遗迹的堆积结构有了一定意志,发现其中存在多处相对独处的居址与坟场,并遴荐其中几处进行了较大界限考古发掘,得到了丰富的遗迹与遗物,对遗迹的聚落结构有了较为真切的意志。以遗迹中南部存在一处房址与墓葬集会漫步区为代表先容如下。
咱们在该区域发掘面积极度3000时常米,揭知道渊博龙山期遗存,其中包括灰坑、房址(30余座)、陶窑(10余座)、墓葬(300余座)等。经初步分析,可知该区域在早期是与分娩陶器关系密切的居址。及至晚期,这里的居址祛除,成为了一派比较单纯的坟场。
所见墓葬包括竖穴土坑墓与瓮棺葬两类,大齐为东北—西南向,均成排、成组漫步,相互间罕有叠压干扰关系,显是预先计划所致,评释那时存在专职握住坟场的机构。
在此处坟场之中,瓮棺葬居于中部,被土坑墓环绕,摆设花样独具性格。依墓室面积互异,可将土坑墓分为大、中、袖珍。其中袖珍墓数目最多,中型墓次之,大型墓仅一座。所有墓葬险些齐不见随葬品。袖珍墓界限均较小,仅能驻足,少有葬具踪影;中型墓多长2、宽1.2米把握,一般可见葬具朽痕。如斯墓葬界限互异,自满出周家庄龙山社会存在了了的品级互异,体现了一定进度的社会分化。
▲陶窑
▲周家庄遗迹出土陶器
从聚落动态发展的角度看,周家庄早期聚落的漫步范围并不大,主要限于遗迹中南部地区。至晚期阶段,遗迹范围急剧扩大,向北膨大至崔村及左近区域,地表遗存漫步范围极度400万时常米。标记着内行职权的大型环壕也在晚期酿成,标记着周家庄遗迹成为了一处大型中心聚落。
遗迹里面存在的多处关节完备,且相对独处的居住活命区或坟场,标明其中同期存在多个相对独处的群体,活命在不同区域,酿成聚群而居、聚群而葬的时势。
这些较为完备的功能区共同组成了周家庄遗迹。
▲集会漫步的中型墓
▲中型墓M54
囿于有限的职责,咱们尚未找到遗迹中心区。但大型内行工程(环壕)的存在,计划有序的聚落形态,以及荒芜玉器、铜器等高规格遗物的发现,使咱们敬佩周家庄遗迹势必存在一个职权中心,握住着这个强大的聚落。
不仅如斯,在陶寺文化晚期阶段,周家庄与其附近的中小聚落也应存在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戴向明先生觉得,运城盆地东部同期期的中袖珍聚落可能均被周家庄聚落纳入和谐的政事实体当中,统领范围至少有1500时常公里。
另需老成的是,在陶寺文化晚期,陶寺遗迹订立战败,而位于临汾盆地南部,地处曲沃-翼城之间的方城-南石遗迹陶寺文化本事聚落面积约200万时常米,成为那时临汾盆地最大的聚落。但比较之下,方城-南石遗迹的界限尚不足同期期周家庄遗迹的一半。
这一本事,周家庄聚落的影响力应该涉及到了其北部的临汾盆地,成为了当今所知晋南地区陶寺文化晚期首屈一指的超等中心聚落。
▲集会漫步的瓮棺葬
先秦及稍晚的文件中,可见对于尧舜等东说念主物及讨论史事的纪录。学界一般将之视为传闻期间。不少学者以为尧舜确有其东说念主,加之史册所载尧舜步履区域多在晋南地区,故将晋南视为探寻尧舜史迹的伏击区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陶寺遗迹不绝涌现的伏击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护理。因其属早于夏代的超等中心聚落,且位于古平阳之地,还发现了朱书笔墨等伏击遗物,不少学者将之视为尧齐平阳之地方。
古代文件对帝舜步履地望的纪录,多指向运城地区。如舜耕于历山,齐于蒲阪。历山一般觉得在今垣曲;蒲阪一般觉得在今永济及附近地区。但两地均未发现与陶寺界限至极,且期间稍晚的大型中心聚落。倒是位于二者之间的周家庄遗迹顺应上述条款。如斯布景下,不可完好意思摒弃周家庄遗迹为舜齐地方的可能性。
因此,进一步股东周家庄等遗迹的考古职责,对于探索古史传闻当中的尧舜期间十分成心。不论终末能否证实尧舜实有其东说念主,通过塌实的考古职责,以及新的发现与接头,将不绝更新对那时的社会发展景色和历史布景的意志,为充实和完善我国的早期历史、交融中中文雅的酿成与发展提供更多什物质量与接头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学术意念念。
文|田伟
BY|文博中国
原题|从陶寺到周家庄:
晋南龙山晚期中心聚落之变迁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图文版权归原作家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剪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接待护理山西省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
山西文物
点击往期原创
▼
山西古代壁画
|晕厥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错金鸟篆铜戈
.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请按底下指纹护理买球·(中国)APP官方网站
发布于:天津市